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党史故事“随手看”,本期故事题目是《一二·九运动》。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通过《秦土协定》和《何梅协定》获得了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实现了对冀察两省的觊觎。随后,日本又策划华北五省的“防共自治运动”来加紧对华北的侵略,企图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
在华北形势处于严重危急的时刻,12月6日又传来了国民党政府准备于12月9日在北平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实现所谓华北特殊化的消息。北平学联党团果断决定,在12月9日这一天,发动一次抗日救国请愿游行。
1935年12月9日,在以李常青、彭涛、周小舟等组成的中共北平临时工委领导下,在姚依林、郭明秋、黄敬、宋黎等在学生中工作的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东北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师范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学的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游行。提出反对“防共自治”运动,公开宣布中日交涉经过,不得任意捕人,保障地方领土安全,停止一切内战,给予言论、集会、结社、出版自由等六项抗日民主要求。
何应钦的秘书侯成出来与学生会面,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一味敷衍搪塞,为国民党对日妥协对内反共政策百般狡辩。游行指挥部立即决定将请愿改为示威游行。从12月10日起,北平各校学生宣布实行全市总罢课。国民党当局恐慌于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下令严禁学生的爱国行为,并派军警封锁一些重点学校。
12月14日,北平的报纸登载了国民党当局决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后,学联立即决定在16日再次发动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12月16日,北平部分大中学校学生突破军警阻拦,汇集到天桥广场,召开市民大会。会后,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遭到反动军警的血腥镇压,再一次暴露了反动当局的凶残面目。
从12月11日开始,天津、保定、太原、西安、济南、杭州、上海、武汉、宜昌、成都、重庆、广州、南宁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抗日集会和示威游行。各地工人在全国总工会的号召下,纷纷举行罢工,抗议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和镇压抗日运动,支援学生斗争。广州、上海的工人召开大会,发表通电,要求对日宣战。
12月20日,中共中央通过共青团号召广大青年:“把反日救国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根据党的指示,为将一二九运动引向深入,平津学生联合会组织了500人左右的南下扩大宣传团。成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助手和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纽带。
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侵略全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一二·九运动中的先进知识青年,走上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为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事业准备了一大批骨干力量。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二·九运动是“动员全民族抗战的运动,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
本期的党史故事“随手看”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