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党史故事“随手看”,本期故事题目是《皖南事变》。
1940年12月9日,蒋介石亲自发布让八路军、新四军限期北移的手令,并规定北移路线。同时,集结重兵,布防堵截,以求在长江南岸围歼新四军。
1941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行至泾县茂林地区,突然遭到预先埋伏的国民党7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奋勇拼杀,血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除2000余人突围外,一部分被打散,大部分壮烈牺牲和被俘。军长叶挺在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1年1月20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名义发表谈话,揭露国民党当局武装袭击新四军的暴行和反共阴谋。
在重庆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纷纷发表通电和文章,谴责国民党的暴行。国民党内部一些人士也不赞成蒋介石的投降分裂活动。国际上,苏联和美、英等国也谴责和反对蒋介石的反共分裂活动。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困境。
面对各方的反对,国民党的反共活动不得不有所收敛。3月6日,蒋介石在国民参政会第二届会议上发表演说,“保证”决不再有“剿共”的军事行动。国民参政会选举董必武为驻会参政员,蒋介石约请周恩来面谈,答应解决国共之间的若干问题。至此,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这一次国共斗争,是国共两党力量的一次大检阅。经过这场暴风雨的洗礼,中国共产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高了,成为坚持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成熟,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力量对比已发生深刻的变动,对以后中国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期的党史故事“随手看”就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